教育心理学对“高原期”的解释是:在实践曲线中,在一定时期内,实践表现不随练习次数增加而增加的停滞现象。随着高考的临近,很多考生都出现了焦虑、烦躁、失眠、记忆力下降、疲倦、学习效率下降等问题。这是客观存在的“高原期”,并非以自己的意志转移。艺术生作为高考大军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在“高原期”有着特殊的面貌和表现力。
3月中旬,艺术类专业考试落下帷幕。艺术生回到学校或培训机构进行文化冲刺。不过,大部分专业课的学习和两个多月的考试,已经让考生们精疲力竭,甚至不少考生还没有做好心理准备,便随大流,进入了文化冲刺队。但此时,不同于普通学生的备考经历,让艺术考生的行为和学习习惯难以融入集体。此外,如果长期忽视文化课复习,导致旧知识概念模糊,各学科知识体系需要重组,那么就大量高考核心考点也需要重组和调整。加强培训。留给艺术生的时间只有三个月。时间紧,任务重,困难和压力随之而来。
三月中旬到四月中旬的这个月,艺术生在学习上会遇到一个又一个的绊脚石,最后看到自己的成绩就会跌倒。这段时间,已经回到中学的艺术生在知识中断的情况下不习惯讲课和练习的学习模式;去培训机构的艺术类学生还没有完成一轮基础知识体系复习,所以所有艺术类的分数都是一样的。生来就不是太理想。比成绩更可怕的是艺术生的心理问题,因为他们这个月没有专心学业,却时刻关心着自己的专业课成绩。浮躁的外表和缺乏内心的东西是这个时期艺术生的特点,也是“高原时期”的集中表现。 4月中旬前,各大高校将陆续公布专业课程成绩。此时,成绩较好的考生将进入“备考冲刺期”。成绩不理想或专业课不及格的考生将继续“高原期”。时间越长,对高考成绩的影响越大。
认清艺术生“高原期”的特点,对学校、教师、家长和考生自身都具有重要意义。进入“高原期”,都大可不必害怕,只要孩子能够合理有效地调整和控制,快速恢复应该是快速而必然的。
几点建议仅供参考:状态好,适应力强,重新调整,不要着急,不要害怕跌倒,要自信,才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