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会以儿子的身份结束我的生命,怜悯世人的父母。”对于很多家庭来说,最近家里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孩子快要上小学了!虽然每年都有人反对学前和小学择校,但事实摆在我们面前——择校热不仅逐年加剧,而且越来越早。那么,我们为什么要为孩子选择学校呢?选择学校就一定意味着盲目和冲动吗?作为父母,我们应该为孩子选择什么样的学校?
选择名校不会增加孩子的负担
走进徐汇区爱居小学时,已是下午两点。奇怪的是,许多教室都没有坐满。学生们呢?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在接受采访前,陈校长带着笔者参观了整个“博一楼”。舞蹈教室里,十多位高年级女生正拿着吧台认真练习;围棋教室的大屏幕前,有一群孩子在认真思考;两个戴眼镜的男孩正在科学教室机器人玩他们新设计的作品;而国画教室里那个金发蓝眼睛的法语班女生,却是一抹墨迹泼洒。
陈校长告诉笔者,他们学校鼓励孩子们发挥自己的各种特长。无论是国内班的孩子,还是新开的法语班或国际班的孩子,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参加各种俱乐部和活动。所以在这里,上海绝对不会是“重担”的代名词。
事实上,大多数家长和舆论对“择校”的理解是片面的。他们简单地认为,所谓的择校就是给孩子增加负担,即家长盲目剥夺孩子的快乐童年。事实上,绝对不是这样。 6年日夜陪在孩子身边的是父母,所以只有父母最清楚自己的孩子有什么样的天赋。并且了解孩子的天赋和兴趣,因此作为孩子选择学校的标准,而不是单纯以家长的意愿作为选择标准——应该说这种选择学校是明智而合理的。
童年联系与学校选择一样重要
“孩子在幼儿园报了很多兴趣班,但考试还是不行。”这几天,张先生“疯了”。近日,他特地请了小学老师为孩子们准备了两次“模拟考试”,但成绩并不理想。
事实上,问题的根源在于幼儿衔接中出现了“空白区域”。在很多幼儿园家长的心目中,他们误以为数学就是加减法,语言就是很多认字。因此,他在幼儿园孩子的辅导上陷入了误区。很多孩子在进入小学前都没有经过比较系统的训练。他们不仅有入学考试,放学后的学习也会遇到困难。
单纯追小学不一定符合幼儿园孩子的认知能力和规律;另一方面,填鸭式教学会损害孩子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得不偿失。正确的“儿童连接”至少要连接四个方面:心理、习惯、能力和知识。对于幼儿园和家长来说,最难的是知识,而知识的关键在于思考。
即使家长们已经准备好为孩子选择学校,也不要以为进入了好学校就万事大吉,更不要说把自己的责任和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了。而一旦学校没有被选中,更重要的是不要气馁。作为年轻的父母,下班后可以少花点时间逛街,不去看电影,可以推迟很多约会,早点回家,严格把握孩子的功课。